淅川:烽火岁月结校缘 红色记忆映古今
走进荆紫关高中校内纪念馆,老照片里的身影、旧物件上的痕迹,都在讲述着当年的故事。1944年5月,为躲避战火,河南大学由栾川潭头镇辗转迁至淅川县荆紫关镇,荆紫关高中的校舍成了河大师生授课、生活的重要场所。在近9个月的时间里,河大师生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,也为
走进荆紫关高中校内纪念馆,老照片里的身影、旧物件上的痕迹,都在讲述着当年的故事。1944年5月,为躲避战火,河南大学由栾川潭头镇辗转迁至淅川县荆紫关镇,荆紫关高中的校舍成了河大师生授课、生活的重要场所。在近9个月的时间里,河大师生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,也为
文化惠民,艺术共享。连日来,南阳各地广泛开展文化文艺演出活动,一场场“小而精、鲜而活”的演出,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艺术融入百姓生活,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近年来,淅川县荆紫关镇因地制宜,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全力打造一流的政策环境、服务环境、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,使全镇经济发展的韧性更强、动力更足、质量更高。